钦州 清风荡碧水 运河鉴廉心
广西钦州,这座滨海运河城市,素以岭南古郡、英雄故里、坭兴陶都等美誉而闻名。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此,留下了熠熠生辉的璀璨文化,尤以陶弼、刘永福、冯子材等为代表的清官廉吏,用崇德尚廉的高尚情操为钦州清廉文化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积淀千年的廉洁文化与传承不息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钦州人民实干担当、砥砺前行的文化底色。

钦州龙门大桥,东西横跨茅尾海和平陆运河出海口。
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垂范后世
宋代城墙遗址、平南古渡、州官桥、天涯亭、三宣堂……一条老街半部钦州史,千年古迹诉说着岁月荣光,它们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繁衍生息、传承发展,一个又一个勤廉故事流传开来,为钦州蕴养浑厚绵延的廉洁根脉。
钦州的清官廉吏故事远脉唐宋。自隋朝以来,在中原文化影响下,钦州文教日兴,昌隆渐盛,涌现出一批勤政爱民、崇德尚廉的官员。唐朝宁原悌任谏议大夫兼修国史秉笔直书,姜公辅刚毅正直奋力进谏为后世所敬仰。宋代陶弼在钦州任知州期间,安抚百姓、修葺城墙、疏通壕堑、兴办儒学,当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陶弼以勤政廉洁闻名于百姓,他所得薪俸,除节俭自奉外,全部用来周济孤寡。中山公园天涯亭,为陶弼任时所建,虽经三迁,古亭风貌未改,人坐亭中,清风拂面,仿佛与陶公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钦州廉洁文化深厚绵长。明朝时期,钦州白沙乡人章献中,任浙江都司经历时,虽掌管文书,却连书信都不曾用公家的纸墨。升任云南大理府通判后,章献中主管银场,革除陋弊,拒收贿赂,惩治贪吏,后因病卒于官舍,家人开箱捡囊,只遗俸银五钱。时人称赞,“闻章献中之风者,可使贪夫廉而懦夫立矣!”清朝岭南大儒冯敏昌,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清官廉吏典范,他家风严谨,家学深厚,自小在“严君储书一万卷”的熏陶中成长。冯敏昌痛恨贪官污吏,认为“吏黠民遭蠹,官贪政自苛”,他在任礼部会试同考官时,凡私事求见者一概拒绝。
“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清末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也是钦州英才。刘永福一手创建黑旗军,后在甲午战争时临危受命,率军保台抗倭。他一生践行“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居于钦州期间,他开仓济民、抚孤恤寡、教化百姓,并坚持以廉修身。另一位与之并肩的民族英雄冯子材,亦以清正爱民著称。他资助贫乏、弹劾贪官污吏,其人为官“一介弗轻取”,“治军四十馀年,寒素如故”。冯子材廉洁治军,并于67岁高龄抬棺抗法,取得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深受百姓爱戴,其对子孙留下遗训:“读书不求官,服官不要钱,违者不孝。”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刘永福、冯子材故居,聆听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深深感受着两位民族英雄清正廉洁的精神底色。

钦州三宣堂门前广场上的刘永福雕像。
赓续红色血脉革命精神永流传
钦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一批批英勇无畏、赤胆忠心的革命者。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践行信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岁月中开辟出红色革命的星火燎原之路,为钦州人民留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丰碑。
在浦北县大成镇柑子根,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当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柑子根党支部的诞生过程,体会当年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张世聪,浦北县大成镇人,钦州最早一批革命者之一,柑子根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张世聪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回到家乡投身抗日救国。他无偿担任四所学校的校长,以学校为阵地,一边教书,一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党的理论,启发群众觉醒,秘密发展党员。国民党合浦县当局许以张世聪高官厚禄,张世聪毫不动摇,反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他坚持“革命者的手不沾私利”,至今坊间仍然广为流传张世聪三拒群众买马钱的故事。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他变卖家产资助革命活动,自己却常年穿粗布衣、吃野菜粥,将个人财产尽数用于购置武器和接济贫苦农民。1940年夏,他领导组织2000多人开展反对奸商运米资敌运动,带领白石水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展了英勇顽强的反压迫斗争。1945年5月,张世聪在对敌激战中不幸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钦州地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小董起义13名革命烈士慷慨就义,萍塘儿女闹革命英勇无畏,牛圩坡革命烈士纪念碑、黄明堂雕像、柑子根党支部、小董镇联保学校……一个个革命故事、一处处革命纪念旧址已成为钦州红色资源。干部群众通过探寻革命足迹,重拾红色记忆,铭记革命先辈用清贫坚守信仰、用无私凝聚民心、用生命铸就忠诚的光荣岁月。
在钦州抗日救亡运动历史中,浦北县小江“抗战瓷”显得尤为独特而珍贵。面对日军铁蹄的无情践踏,共产党员张世聪、爱国瓷行商会会长潘孝彪等爱国人士组织发动广大民众生产大量写有抗战口号的瓷器,“抗战必胜”“每饭不忘”“民众猛醒”,一句句激昂的口号伴随着无数商品分销到家家户户,激励着军民顽强抗战的信心与决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无数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坚,成为激励钦州人民苦干实干、敢干会干的精神图腾。

浦北县大成镇柑子根第一党支部旧址。 王振钊/摄
滨海运河城清风正气向海图强
钦江奔流,自古不息。一项世纪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建设。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平陆运河工程,它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水运出海通道。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作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重要指示,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钦州市委坚决担当历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作风保障突破行动”等九个突破行动,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廉洁高效推进,凝心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
钦州市坚持系统全面推进清廉钦州建设,紧紧围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目标,全面实施清明政治铸造行动、清廉政府打造行动、清正干部锻造行动、清朗社会营造行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推动九个清廉单元齐头并进、共融共通、提质增效。深挖本地特色清廉资源,打造“廉韵河海 向海图强”清廉建设品牌,构建以平陆运河廉洁工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清廉园区、灵山县大芦村廉洁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柑子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等为重点,具有滨海运河城市特色的清廉建设体系,让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实干敢干的新风正气充盈滨海运河城。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政治担当,聚焦推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监督任务清单,细化监督内容,全面跟进监督,全力保障改革攻坚突破。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把政治监督贯通融入平陆运河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等重大发展项目建设、重大工作全过程,建立常态化约谈提醒、“专责+专项”协同、“室组地镇站”联动、与驻点监督衔接和与公安机关协同办案等“四项监督”机制,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党的纪律建设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推动全市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在遵规守纪中大胆干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钦州人民正以敢闯敢拼、敢为善为的实际行动,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奋力开拓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新天地,在北部湾畔奏响一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凯歌。(作者单位:钦州市纪委监委,钦州市政协文史委)
俯瞰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这里建有廉洁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链接】楹联诗书传世 蕴养醇正家风
走进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县大芦村,古树苍翠,庐舍云连,沿着池塘边青石板路寻迹而行,镬耳楼前“武阳世泽,江左家风”被劳氏族人用鲜墨新纸书写拓印在原作两旁,家族世代尊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立家之本历经四百多年至今流传,成为当地百姓的文化瑰宝。
大芦村现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楹联300多副,楹联内容以报国、廉政、修身、持家、创业为特点,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村里古宅无论主厅还是门牌,凡是可粘挂之处皆可见到楹联。如“知稼穑之艰难,克勤克俭;守高曾之规矩,不愆不忘”告诫后人忠勇为国效力、节俭操持家政,“赤子兴邦安黎庶,丹心报国显忠良”激励后人奋进许国安邦;“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教育后人做好创业守成,“仰天但使心无愧,作事何须世尽知”教会后人为人处世的原则。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劳氏家族第八代孙劳自荣躬亲示范,言传身教,致力于本族子弟和同村子弟的教育事业,进一步将忠厚乐善、睦邻亲友的家风家训发扬光大。他任广东广宁县训导时,亲自拓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题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送回家中,时刻提醒自身为官初心,为人品行。传世楹联蕴含广博的人生哲理源远流长,忠诚爱国、清正廉洁、崇学尚实、勤俭持家等诸多品格在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凝聚着浩然正气,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