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谢谢你们……”7月10日,接过驻村工作队员专程送来的身份证那一瞬间,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委文头麓村贫困户罗英双手颤抖、眼中含泪,拿着身份证反反复复端详上面的照片、名字。多年的期望与等待,今日终得实现!为了这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她足足等了30多年!
2018年7月10日,驻桥梓村扶贫工作队员为罗英送来新办理的户口簿和身份证
一张身份证,为何办了30年未得?这故事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
罗英从小就被卖到烟墩镇某农户家做童养媳,不懂得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祖籍在哪。在原夫家,她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有的只是没完没了的干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罗英认识了老实巴交的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村民黄雁源;在他人的介绍撮合下,1982年的夏天,罗英“嫁”给了黄雁源。
在平淡而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始终有一桩心事压在罗英的心中:从小到大,原夫家没有为她办理入户,她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属于“黑户”。以前,罗英并不清楚户口和身份证有何用途,但随着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奖补都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后,她切身感受到了户口、身份证的重要性。她渴望拥有户口、拥有身份证,摆脱“黑户”的阴影!但,缺少出生证明、祖籍不明、个人信息不全等等因素,致使她多次向有关部门申报户口都无果而终。
“我已经是80岁的人了。其实,办了身份证也没有多大用处。我只是觉得自己嫁到桥梓村已经将近40年了,想拥有户口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桥梓人。等过几年人没了,也可以名正言顺把这把骨头埋在桥梓这片我最熟悉的土地里。”谈起办理身份证的原因,罗英迫切而执着。
2018年6月初,新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此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队立即将此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联同帮扶联系人一遍遍到公安部门咨询协调罗英户口、身份证补办事宜;积极协调檀圩、烟墩两镇民政部门,走村庄访群众,搜集整理罗英出生信息、证人证言等相关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5日,灵山县公安局批准了罗英的户籍申请!兴奋的工作队员立即开着私家车,带着罗英到当地派出所采集指纹、照片等基本信息,办理入户及身份证!至此,罗英长达30多年的“黑户”生活终于结束。
这便有了开头的一幕。而罗英户口、身份证的办理,只是驻桥梓村扶贫工作队千万驻村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驻桥梓村扶贫工作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市纪委、市方志办、钦州盐务局等帮扶单位的支持帮扶下,多方争取各类帮扶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沙塘蜜桔种植和肉牛养殖等扶贫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桥梓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全村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30户、130人已实现脱贫。
“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是我们的责任,只要他们过得更好,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驻桥梓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