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左二)入户开展巡察工作(浦北县委巡察办 供图)
“这户应该在西边,这户应该这样走,这里有2户贫困户,1户危改户……”刚刚走进浦北县福旺镇长昆村村委会巡察临时办公室,就看到大家围着桌子讨论着。走近一看,两张手绘的走访群众路线图并排摆在桌面上。
在浦北县开展对部分行政村(社区)巡察中,第六巡察组有着一位56岁的老同志,岁月在他额头上留下不少皱纹,但皱纹下却映衬着一双有神又犀利的眼睛。他叫宋强,平日里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为“宋叔”,那两张手绘的走访路线图便是出自他的手。谈起宋叔,同事们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
诠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明天我要走访长昆村退出户宁益兴户,看下他的帮扶手册,并做好谈话提纲,看他是不是符合退出条件了,或者有没有返贫……”宋叔一边说,一边认真做笔记。
宋叔在2019年7月初被抽调到第六巡察组参加对部分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工作,作为巡察“新兵”的宋叔,还未熟悉新业务,就马上投入紧张有序的巡察工作中。
为了能尽快上手,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宋叔用上了“笨”办法。他每天都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就连自己打算提的问题都一一列举,每天走访结束,又将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做好记录和分析。他认为,访谈的问题设计很重要,准备全面了,在访谈时就能准确引导群众反映问题,有时看似很普通的一个提问,可能会牵出重要的问题线索。
为便于开展巡察工作,宋叔还自制了走访路线图,地图上用黑笔和红笔清楚标记了被巡察村所有村屯和所有要走访群众的分布位置。
“农村不像城里的街道、门牌在地图上都很清楚,画好地图可以少走弯路。”宋叔说。
一些年轻同事也仿照宋叔做起了走访“攻略”,这招还挺管用,大伙儿进村入户走访的成效确实提高了不少。
“这个走访路线图,对巡察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方便。通过这个图,我们对巡察村屯的位置和路况一目了然,知道怎样分组、往哪里走,心里也更有底了。”一同参与巡察工作的寨圩镇纪委书记许智昌对宋叔自制的路线图给予了好评。
秉承一颗坚如磐石的初心
在进村入户巡察时,宋叔喜欢和群众“唠家常”,深入了解群众的家庭情况,拉进情感距离,他还必定会带上他的公文包。这个公文包就是他的“百宝箱”,那里面有群众应享受的政策文件,巡察工作进度表,被巡察村村民的位置分布图,贫困户、低保户、危改户的信息资料等。关乎群众利益的资料,一样都不少。
“麻烦拿您的帮扶手册出来给我看下,知道帮扶干部叫什么名字吗?您患有残疾的妻子享受到低保政策了吗?……”宋叔耐心地询问户主宁益兴。
“上个月去申请了,现在审核中。”贫困户回话后,宋叔皱起了眉头,他在公务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并耐心向贫困户解读最新的政策。
一回到村委,宋叔就立马找到村支书,督促尽快与上级部门做好跟踪落实。用他的话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一刻也不能耽误!
“对待巡察工作,他特别认真,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去做。”第六巡察组组长周楠评价说。
“村级巡察既是为村级党组织做一次‘政治体检’,也是一项能确保人民群众该享受的权益不被侵犯、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好政策的工作。很多巡察干部虽然是临时抽调的,但不能有临时的心态,既然来了,我们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才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就是宋叔的初心。
甘做爱家爱岗的“老黄牛”
宋叔的儿子是智障残疾人,患有长期慢性病,难以自理。配药,量血压,测血糖,这是他每次工作回家后亲自为儿子做的事情,已成了必修的“功课”。儿子每天都要服两次药,长期如此,家里的抽屉都变成了“药罐子”。儿子病情有加重时,还得送他到镇卫生院治疗。现实的遭遇,并没有打垮宋叔的意志。
“为了给儿子治病,现在已用到了进口药。药物虽是贵些,但起码近三个月来不用住院了。这些病既要花钱,又要考验人的毅力呀!”从宋叔朋友圈里的话,可以看出他积极乐观的一面。
宋叔工作经历较为丰富,政策把握较好,寨圩镇党委决定将宋叔列为巡察人员的推荐名单。巡察工作时间短、任务重,还要在集中时间段内进驻单位,对于需要照顾家庭的宋叔来说,他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当镇领导询问他的意见时,他却很爽快地说 “我愿意参加巡察工作,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宋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23天的巡察工作中,他深入到26个自然村,走访群众79户,他与巡察组的同事们共巡察出问题28个,督促整改问题28个。
“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解决问题是巡察工作的落脚点,不容讨价还价。”这是宋叔在巡察工作中的一把“尺”。他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境况耽误工作,更不会对工作“挑肥拣瘦”,而是出色完成了巡察任务,向组织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就是我们单位的‘老黄牛’,工作勤勤恳恳,别人不肯做的,他都愿意去做。工作经过他的手,我们都很放心!”寨圩镇党委组织委员黎鑫清说。
宋叔在乡镇工作了30多年,做过乡村教师,担任过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人大副主席,当过党建工作站站长、扶贫专干等。无论在哪个岗位,宋叔一直秉承着勤奋、热情、负责的工作精神,用匠人般精益求精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