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山县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监督保障工作的同时,保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强化落实“大监督、大排查、大查处”等三项机制,始终保持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高压态势。1-5月,全县共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85条,已转立案125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强化扶贫领域“大监督”机制。灵山县在用好扶贫领域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职能部门监管等常规监督手段的同时,突出发挥基层党建廉洁工作站一线监督和“前哨”预警作用,强化构建扶贫领域“大监督”工作格局。加强工作站日常监督,依托全县87个党建廉洁工作站,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纪委”和常驻不走的“巡察组”,组织工作站聚焦脱贫攻坚政策、责任、工作落实情况,每月进村入户开展走访、查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排查上报问题线索。1-4月,各工作站共开展走访、查访785次,排查上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50条,下发廉情预警通知书19份;开展“四项整改”专项监督,今年5月,采取“县专项办+派驻机构+党建廉洁工作站”的模式,组织对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央纪委《指导意见》指出问题和中央纪委调研督导反馈问题等“四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及87个党建廉洁工作站集中1个月时间,主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专项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影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各类问题。截止5月31日,已对全县121个脱贫摘帽村进行遍访,查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496户,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0.86%,排查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45条。
强化扶贫领域问题“大排查”机制。坚持实行领导蹲点督导制度,制定《2020年灵山县纪委监委领导蹲点督导工作方案》,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2-3个镇(街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脱贫村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情况和“四项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蹲点督导,及时纠正存在问题21个;坚持抱团推进,开展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集中大排查”行动,制定《灵山县开展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集中大排查工作方案》,采取“1+2+3”工作模式(即1个纪检监察室+2个纪检监察组和3个镇纪委),分片集中整合工作力量,“抱团” 深入扶贫一线开展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集中大排查行动,重点对扶贫产业奖补、饮水提升工程、义务教育保障等方面进行排查,共发现问题线索51条;持续深化“抓系统、系统抓+数据比对”工作,重点聚焦扶贫项目资金开展深度治理,选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金、就业补助资金、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9个项目(资金)开展深度治理。1-5月,县扶贫领域职能部门向专项办移交问题线索11条;持续发挥县委巡察“利剑”作用,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县委巡察监督重点内容,对在巡察中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行随时审批移交,今年以来,县委巡察移交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8条。
强化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大查处”机制。近年来,灵山县坚持实行纪检监察机关“分片协作”联合办案机制,持续加大对扶贫领域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分片联系指导,出台《灵山县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分片协作落实监督责任工作实施意见》,将全县19个镇(街道)划分为6个片区,实行1名县纪委监委领导和2个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3至4个镇(街道)纪委的工作方式,加强对乡镇纪委执纪审查工作的督促指导;开展集中办案攻坚,今年4-5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在对通过开展集中大排查、职能部门深度治理、县委巡察、信访举报等渠道发现或移交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后,由县纪委监委统一部署,统一调配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工作力量,统一安排后勤保障,按照划分的协作片区开展集中办案攻坚。在集中攻坚期间,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50件。通过分片协作、整合资源、集中办案,有效地破解了基层纪委执纪办案人手不足、办案容易受到干扰阻力和人情困扰等难题;同时,通过发挥在执纪审查实战中的“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纪检干部执纪审查能力。今年1-5月,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125件,其中查处低保问题56件、危房改造问题23件、扶贫产业奖补问题26件、控辍保学问题6件,侵占、私分“服务惠民”专项资金问题11件,其他问题3件。在今年1月份,全县已实现乡镇自办案件全覆盖,目前,各镇(街道)扶贫领域立案数平均超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