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水库蜿蜒的水泥路,放眼望去,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水库里的水碧波荡漾,山坡上一块块黄绿色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地和通村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一阵微风吹过,一股特殊的香味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顺着一路飘香,继续往里走,便是钦南区久隆镇荷木村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
“普通的百香果比较酸,而黄金百香果却非常香甜,很受市场的欢迎,能卖到8块钱左右一斤。”正在装车的收购商黄老板介绍道。
每到收获的季节,在荷木村,一个个淡黄色的百香果挂满藤蔓,从山坡地头到收购点,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一片欢声笑语的劳动景象。
村民正在采摘黄金百香果(王一渊摄)
“以前路不通,收购商的车进不来,我们种出来的东西也运不出去,真是难哦,人家都说:‘有女不嫁荷木麓,坎坎坷坷跌到屋;逢年过节冇肉笃,一村都是住烂屋。’”(当地顺口溜,意思为:荷木村很偏僻,道路崎岖行走难,整个村都很穷,逢年过节连肉都吃不起,居住条件也很差,很招人嫌弃,都没人肯嫁进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村民们至今十分感慨。
“荷木村是钦南区‘十三五’时期唯一一条深度贫困村, 全村400多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121人,贫困发生率达26.1%,道路不畅,网络不通,住房安全无保障,饮水取水不方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不标准,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第一书记宋国生回忆起当时村里的情况。
“当时路特别难走,遇到下雨,就是‘水泥路’,谁都是走一次怕一次。”当时挂点荷木村的镇纪委书记刘世金顿了顿继续回忆道:“后来上级要求修路,但当时碰到雨季,经常修修停停,几个月下来连路基都没修好,群众意见非常大。钦南区纪委监委知道情况后,多次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督促他们到现场解决问题,使得道路项目按期完成。”
“现在路通了,种出来的东西不愁卖,人家都说我们种出来的东西好吃,老板们都是自己上门来收购,村里还可以帮我们在网上卖,方便多了!”脱贫户张隆富边分拣百香果边说。
“我们村委采用‘村委+基地+贫困户’模式组建合作社,免费发放百香果果苗,目前带动26户贫困户种植,已脱贫的张隆富仅卖百香果一项年收入就过万元,2020年荷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6万多元,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特色产业发展,扩大油茶、黄金百香果和五指毛桃的种植规模,带动村民种植,增加群众收入,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村支部书记符文亮娓娓道来。
“现在好啰!你看,政府把我们村建设得越来越靓了,篮球场、卫生室、文化室、舞台样样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又有路灯,房子又靓,有水有电,有吃有穿,有小车想去哪里都方便了……” 旁边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和我们聊了起来。
一股香甜的味道飘来,不禁的让人四处探寻,只见绚丽的阳光照射在百香果金黄色的果馕上,鲜嫩欲滴,显得格外的美味诱人,村民边切果边说道:“听说政府要把我们村建成小康示范村,现在大家都说‘有女要嫁荷木麓,路大又平车冇蹙;种植养殖换四辘,大干一番住靓屋。’(当地顺口溜,意思为:荷木村现在的道路通畅出行也方便了,很多村民通过种植养殖,买了汽车,建起了小洋楼,村里人不愁娶不到老婆。)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就像这黄金百香果,香甜着呢。来,大家都尝尝!”